欢迎访问亚洲通_亚洲通官网¥娱乐网址

亚洲通_亚洲通官网¥娱乐网址

图片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当前位置:首页 > 亚洲通_亚洲通官网¥娱乐网址 > 明城墙 > 申遗研究

【遗产大观】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南京城墙研究会  发布时间:2023-09-06 09:1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概况

明中都位于今天的安徽省凤阳县西北部,地处淮河中游南岸。洪武二年(1369),明太祖朱元璋决定以自己的家乡临濠为中都并开始营建中都城,至洪武八年(1375)以“劳费”为由突然罢建,历时六年之久。

中都形胜总图(《天启凤阳新书》)

明中都占地 50 多平方公里,从内到外建有皇城、禁垣和外城三道城墙。外城周长逾 30 公里,略呈东西扁长的长方形,开辟城门 9 座,设置水关 18 座。禁垣周长 7.67 公里,平面呈长方形,砖石修垒,开辟城门 4 座。皇城周长 3.68 公里,平面近方形,城墙用城砖砌筑,开辟城门 4 座——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位西华门,北为玄武门,4 座城门皆有城楼,其中午门之上建有五凤楼。皇城城墙四角还各建有 1 座角楼。

明中都三道城布局范围示意图(王剑英绘)

明中都罢建后的 600 年间,经历了巨变。清康熙六年(1667),移凤阳县治于旧皇城内。乾隆二十五年(1760),拆除禁垣、钟楼等,取砖建凤阳府城。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焚烧龙兴寺、鼓楼等。“文革”期间,原来的皇城城墙遭到拆毁。曾被《中都志》誉为“规制之盛,实冠天下”的明中都城,大部分宫阙殿宇已尽毁,目前仅存皇城午门、西华门台基和长约 1.1 公里的城墙。

西华门内侧

明中都皇城城墙

明中都皇城城墙高 13.17 米。城墙基部大部分在原生土层上直接砌城砖,也有先砌筑花岗岩条石,然后在其上砌城砖的。为了确保墙体的稳定,城墙的横断面采用传统的下宽上窄的梯形,墙体基本上用城砖砌筑,只在下部中间或城角处的城台内夹有少量土芯。城墙中部城砖之间的黏合剂一般为石灰砂浆,墙体外侧城砖之间则采用石灰、桐油和糯米汁混合而成的浆料黏结。城墙砌砖到顶部时与墙体两侧雉堞的砌砖相衔接,以达到封顶的目的。城墙顶宽 6.4 米,顶部约有 1 米厚的三合土层,在三合土之上再铺砌城砖。三合土不仅能起到隔水的作用,有利于解决顶部渗水问题,而且能保证城墙顶部平坦如大道。城墙上有砖砌的女墙,女墙高 2.02 米。

皇城西城墙北段内侧

午门西侧城墙

明中都皇城午门

午门正门三洞的两侧,连同午门及两观翼楼的前后和东西两侧,基部都是白玉石须弥座,上面镶嵌着连续不断总长达 456 米的精细浮雕。须弥座高 1.06 米,束腰高 0.32 米,其上有精美的汉白玉浮雕。浮雕长度不等,雕刻深度 3—5 米,图案有龙、凤、鹿、象、麒麟、牡丹、芍药、荷花、西番莲、方胜、万字纹等。南京明故宫和北京故宫午门基部须弥座上仅雕有少量纹饰,相比之下,明中都皇城午门须弥座上的浮雕要更胜一筹。

午门全景

午门门洞内须弥座龙凤浮雕

明中都皇城护城河

护城河环绕皇城城墙一周,目前宽约 80 米,深约 3 米。明中都的地势北高南低,为了避免护城河出现北枯南溢的现象,明朝政府在河里筑坝建闸,以此调节各段护城河的水位,从而达到干旱不枯、雨季不溢的目的,这是明中都皇城城墙护城河的一大特色。

护城河景观改造

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之遗产价值阐述

作为留存至今的明初皇城的组成部分,明中都皇城城墙是“筑城以卫君”的中国古代城市功能最集中的表达和体现,也是中国明清城墙等级差序格局里规格最高的代表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礼仪制度体系里处于顶端位置的明中都皇城城墙,既继承了宋元时代的传统,又开创了明清时代的新风格,是中国古代城垣建筑史的重要例证,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城建筑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明中都皇城遗址踏测图(王剑英测绘刘思祥清绘)

1.规划和布局集中国都城建设思想之大成

明中都皇城的营建和布局,极为精妙地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星象、五行、阴阳、八卦等传统思想和堪舆学说,将星象中被视为“君主”的紫微垣(北极星)及其他星宿的分布,与地上宫室营建的位置一一对应,体现了中国城市文明中宇宙秩序与社会秩序相融合的“天人合一”思想。

明中都皇城城墙方正规整、对称有序。皇城成为整座都城中轴线的核心引领和“五门三朝”制度的中心体现,皇城城墙也成为此后中国都城最终成熟定型的“宫城、皇城、外郭城”这一三圈式城墙体系的核心,亦是中国明清时期城市营建礼仪制度化的典范。

2.体现了中国建城传统所具有的强大动员能力和高效有序的组织管理能力

包括皇城城墙在内的明中都的修建,是利用统一王朝的权力,集中调运全国的物资,全方位调动中央和地方的各种力量,包括军队、工匠、役夫、移民、罪犯等,在严格的制度化管理下协调分工、合作完成的国家级系统工程,它代表着中国都城文明发展中政治文化的主导能力和凝聚能力。这种东方式的大规模集中式的建城传统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明中都皇城城墙的修筑为这种建城传统发展至顶峰提供了独特的见证。

3.展现了明初城墙建造技术和雕饰工艺的最高水平

皇城城墙是明中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格和级别决定了其在建造技术和雕饰工艺上都体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就筑城材料而言,明中都皇城城墙的城砖都是由手工压模制作而成,标准规格为长 40 厘米、宽 20厘米、厚 11 厘米,误差在半厘米左右,重约 20 公斤。除了凤阳本地砖窑烧造外,大部分城砖来自今天的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和江西省。为了便于检查各地、各单位提供城砖的质量,城砖上清楚地标记烧造单位、提调官员、工匠的姓名和烧制时间等信息。

明中都皇城城墙的墙基、墙体和墙顶建筑技术高超,而含有特殊成分的黏合剂,使得城墙砌筑黏结性大大增强,墙体时隔 600 多年仍然十分坚固。

艺术性方面,明中都皇城午门的石雕,无论是题材的丰富程度还是华丽程度,都要远远超过南京明故宫午门和北京故宫午门。南京明故宫午门基部石须弥座上仅雕有少量纹饰,北京故宫午门只有门洞南北两端的左右有少量雕饰。相比较而言,包括皇城城墙在内的明中都皇城的营建标准更高,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南昌府南昌县字砖

军卫五行木字号字砖

午门门洞内须弥座上图案丰富的浮雕

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之保护与利用

1. 科学规划,引领明中都城遗址公园的保护建设。秉持“一座中都城,凤阳城市魂”的中都城建设理念,结合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契机,着力建设凤衔如意的历史文化名城。

明中都鼓楼

2. 依法征迁,整治明中都皇城城墙内外环境。明中都皇城城墙内文物的破坏大部分来自人为因素,因此要减少人为干预,最大限度地保持文物的原真性。

明中都皇城拆迁前后对比

3. 加强文物本体和历史信息的收集,推动考古工作有序开展。近年来,凤阳文物部门对明中都皇城城墙内散落的蟠龙石础、石螭首、石栏板等文物进行了编号登记、拓片、拍照、测绘,为进一步研究和展示提供资料。同时,结合老城区棚户区改造,有关部门自 2012 年开始大范围启动旧城砖的征集、保护和利用工作。

凤阳明中都蟠龙石础

凤阳明中都石质大螭首

4. 大力宣传动员,提高明中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坚持从社会各阶层入手,从文化传承、历史记忆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激发广大民众参与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组织开展游中都读明史、探秘明中都、考古新发现等活动,以及运用微博、微信等平台推介朱元璋故里的“皇家风范”;举办中都大讲堂,邀请明史及考古专家开展明中都学术讲座,系统阐述明中都城遗址公园的历史和保护意义。

第二十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朱元璋与明中都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章素材来自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出版的《中国明清城墙》,该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入选202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曾荣获第三十五届华东地区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图书一等奖、南京市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