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亚洲通_亚洲通官网¥娱乐网址 > 明城墙 > 工作情况
长城不独北方有,在东海之滨的小城里,还有一座江南长城,被古建筑学家、中国长城学会原名誉会长罗哲文誉为北京八达岭等处长城的“师范”和“蓝本”。它,就是位于浙江省临海市的台州府城墙,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作为“中国明清城墙”成员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这座古长城始建于东晋时期,经过多个朝代的修建与完善,形成了长达6000多米的防御体系。现今尚保存完好的城墙长达4700多米,依山傍水,蜿蜒曲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台州府城墙不仅具有军事防御的功能,还承担着防洪的重任,可谓一举两得。
在临海市政协委员、台州府城墙志愿讲解者、从事地方文史研究工作的何薇薇眼中,台州府城墙的每一块青砖都镌刻着时代的印记,每一道裂痕都诉说着过往的沧桑。
唐初,朝廷设台州,州治临海。城墙迎来了第一次大规模扩建。相传,城墙修至“百步峻”时,屡筑不成,众人皆束手无策。时值寒冬,一日雪后,见一鹿立于山巅,顷刻间便沿山脊疾奔而去。众人沿着灵鹿足迹,遂找到了一条最佳修筑路线。临海又有鹿城之称,便由此来。
北宋时,为加强防洪功能,城墙在原有夯土墙的基础上外包青砖,临水面还用条石砌筑,大大提升了稳固性和刚度。
元朝建立后,为统治需要,朝廷下令拆毁江南所有城墙。台州府城墙因其独特的防洪功能而幸存。
明嘉靖年间,倭寇侵扰东南沿海,台州成为抗倭前线。民族英雄戚继光会同知府谭纶,根据军事需要进一步改善了城墙的防御功能,并创造性地修筑了13座双层空心敌台。后来,戚继光转战北方,带去三千“江东子弟兵”,将临海筑城经验用于北方长城扩建。这也正是罗哲文先生赞誉台州府城墙的由来。
清康熙年间,城墙又在4座临江的主城门增建了弧形瓮城,再次提升了防御和防洪能力。
全国古城墙众多,何以台州府城墙得到高度赞誉?总结来说,因其有“一孤二首”。“一孤”源自城墙的六个“马面”,马面是指城墙突出部分的城台,一般“马面”多为方形,台州府城墙的“马面”却是半圆半方,半圆弧形的设计,以利水流通畅,减少阻力保护城墙安全。这一造型,被建筑专家赞誉为“创造”,在国内尚属孤例;此外,其特殊的“露龈造”技术,也能减少浪涛冲刷拍打时的冲击力,保证城墙安全。事实也证明,这一独特的设计,帮助台州府城抵御着洪水的冲击。2019年8月台风“利奇马”重创临海古城,“若没有城墙将汹涌的水势挡一挡,城内古建筑可能就要被冲垮了。”何薇薇说。
“二首”:整座城墙的两侧全部采用砖石包砌,这一做法在当时属于首创。砖石包砌不仅提升了城墙的坚固度,还增强了其防御性能。城墙现存高度一般为7米,下宽9米,上宽4米,这些砖石结构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另一首创即戚继光修筑的13座双层空心敌台。敌台设计为跨越城墙内外两边,内部空间大,可常驻大量兵力,且能避雨御寒,非常便于瞭望、防守与传达信息。不仅增强了城墙的军事防御功能,还极大地提升了士兵们的战斗力和生存条件。后来,戚继光将这一设计应用于北方长城的修建,对明长城的形制和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尽管台州府城墙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但其名气并不大。这或许是因为它地处江南一隅,远离了喧嚣的中心地带,少有人知。随着国家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台州府城墙也迎来了新的生机。如今,台州府城墙已经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城墙为核心的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吸引了大量游客。来到这里,游客们可以登上城墙,领略千年以前的壮丽景象;可以漫步其中,感受那古朴的砖石和历史的厚重;更可以远眺那苍茫的大江,想象当年守城士兵的辛勤与付出。2023年景区游客量突破1000万人次。
看着此情此景,何薇薇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城墙,爱上城墙,在一场现实与历史的跨时空对话中,回望过去,思考未来。
(作者:潘锴健 鲍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