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索 引 号:    012948317/2025-23603 信息分类:    旅游、文化、广播、新闻出版 / 其他 / 其他
发布机构: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生成日期:    2025-04-09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南京深化馆校合作创新实践打造博物馆教育“双向奔赴”新范式
文  号:     关 键 词:    馆校合作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南京深化馆校合作创新实践打造博物馆教育“双向奔赴”新范式

当博物馆的文化厚度与学校的教育温度深度融合,不仅能破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最后一公里难题,更能为立德树人注入源头活水。这场双向奔赴的教育改革,正在书写新时代文教融合的生动篇章。近期,南京市文旅局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20232024年度征集的26项博物馆研学游及馆校合作案例进行评审。此次评选不仅是南京近年来推动博物馆教育功能深度落地的成果检阅,更彰显了全市馆校合作从单向输出迈向双向赋能的跨越式发展,为全国文教融合提供了创新样本。

政策引领,构建文教融合长效机制 ?

2021年起,南京市文旅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以《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为纲领,连续出台政策文件,通过评选示范项目、搭建联席会议机制、上线精品课程等举措,推动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体系有机衔接。2024年,《南京市关于进一步利用博物馆资源做好中小学教育实施方案》的发布,更将博物馆教育纳入大思政课建设框架,形成多部门协同发力的长效格局。

案例创新,彰显精准育人时代特色

本次参评的26个案例集中呈现南京馆校合作的三大突破: ?

1. 教育对象精准化: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行前一课,聚焦准留学生群体,将历史教育与和平理念传播相结合,通过沉浸式研学强化文化认同,让大思政课走出国门。 ?

2. 教学手段科技化: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运用VR漫游、显微切片等技术,将抽象的生态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场景,年服务青少年超万人次,实现科学素养与环保意识的双重提升。 ?

3.学科融合深度化: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联合中学开发的《园林·有戏》课程,打破美术、音乐、语文的学科壁垒,依托园林实景与戏曲文物构建沉浸式美育空间,开创传统文化传承新模式。 ?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南京城墙博物馆与高校合作的砖心之至项目,通过专利研发、科学实验形成文化遗产保护创新方案,将志愿服务转化为科研实践,探索出馆校合作服务社会的新路径。

双向赋能,激活教育生态新动能 ?

当前,南京馆校合作已形成博物馆主动设计、学校需求牵引的双向互动机制。数据显示,超70%的合作项目源自学校主动对接,博物馆教育正从资源供给需求响应转型。这种转变不仅催生了更贴合教学大纲的定制化课程,更推动博物馆从文化场馆升级为教育共同体,实现教育资源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未来展望:打造全国博物馆教育标杆 ?

2025市文旅局与市教育局将开展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精品课程评选,重点培育兼具思想性、实践性与传播力的示范项目。通过建立课程共建共享平台、完善师资培训机制、开发数字化教育资源等举措,持续深化博物馆+学校协同育人模式,为青少年全面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文化养分同时,也将启动南京博物馆教育资源库建设,为公众提供菜单化教育服务。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返回顶部